6月16日,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河南省特色学科建设推进会在贤林讲坛顺利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共5位青年专家,分别作了《植物miR408功能研究》、《铜绿微囊藻分泌蛋白MrpC与水华的关系》、《模式鱼类青鳉在基础生物学的研究》、《亚洲高发肿瘤基因组学及其临床意义》和《肿瘤体细胞突变的决定因子》等5场学术报告,研究领域涉及植物学、动物学、人类疾病和生物信息学。新葡的京集团8814的20余位相关领域的教师和100余名学生聆听并进行现场交流,会议由新葡的京集团8814副院长宋新强主持。
张会勇教授在报告中指出,miR408是植物中最为保守的miRNA家族之一,在植物光信号传导通路及铜离子代谢通路中发挥重要功能,miR408过量表达能够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并提高植物产量。考虑到它在植物非生物及生物胁迫中的调控功能,因此,miR408是一个潜在的用于创制具有优良综合农艺性状农作物的基因资源。
张会勇,河南农业大学校特聘教授,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及调控网络;microRNA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microRNA在农作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潜能。在Nature Genetics,PNAS,Molecular Plant,Nucleic Acid Research,Plant Ce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数十篇。
章军教授介绍了水华典型微藻铜绿微囊藻细胞悬浮和聚集与其自身分泌的一种蛋白密切相关的新发现,提出全新的水华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新理论,为预防和控制水华爆发提供了新思路。
章军,厦门大学教授,从蛋白质组、基因组水平以及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相互作用角度研究赤潮藻爆发的机理;研究铜绿微囊藻的细胞悬浮机理;建立螺旋藻高效表达系统,利用螺旋藻作为宿主表达药用蛋白基因,已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可应用于医药和饲料领域。在Marine Sciences,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
陈天圣教授结合自身实验室在模式动物青鳉中开展的基因复制与基因进化,白化病疾病模型的建立与显性和隐性遗传的分析,鱼类非编码RNA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等研究工作进行了交流。
陈天圣,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功能基因及长链非编码RNA在模式鱼类性腺发育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在干细胞分化中的调控机理;干细胞及其外泌颗粒的临床应用及分子机理。近几年在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Stem Cell Research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引用五百多次。
谭静教授讲述了亚洲地区高发恶性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驱动基因以及异常肿瘤信号通路,通过小分子药物作用验证并发现新的靶向疗法,结合临床医学信息为这些肿瘤提供新的精准诊疗方案。
谭静,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5),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2016)。共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2篇)、Cancer Cell(2篇)、Cancer Discovery、Genes and Development、PNAS、Cancer Research、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15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900次。
李奇渊教授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大规模肿瘤人群的遗传分析在基因组水平上描绘肿瘤体细胞改变的图谱,发现了在肿瘤中普遍存在的保守体细胞突变过程以及特定基因的胚系遗传压力和/或体细胞突变可能影响肿瘤的体细胞突变。并在中国人食道鳞癌中,通过检验了胚系和体细胞变异与体细胞突变过程的关联,报告了两个可能的体细胞突变的决定因子。
李奇渊,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与肿瘤基因组相关的转化医学研究:运用统计学模型从基因组大数据中寻找与肿瘤分型、预后、化疗敏感性等临床特征有关的遗传标记;通过多元模型对肿瘤遗传多态性、体细胞变异、综合表观遗传学特征和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建模,认识和理解肿瘤风险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分析肿瘤基因组体细胞水平上的各种变异类型及其调控机制。在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Medicin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
(宋新强 饶本强 孙太红/供稿)